(资料图片)

刘军(右)在查看患者病情。 (图片由本人提供)

苏报讯(记者朱瀚墨)“ICU(重症医学科)的大门里,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。”日前,苏州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刘军获得2023年苏州市“医者仁心·年度人物”。从医32年,他一直与团队做两件事:与时间赛跑,见证濒危患者的重生;为专业赋能,承上启下培养专科“生力军”。

走进ICU病房,一股紧迫感迎面压来。在呼吸机和血滤机的运转、床旁监护仪的工作中,有块屏幕极其显眼,上面专门显示“危急值”,当结果异常时提示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危机。此时,医生的有效干预,可将患者从生死边缘拉回来。

68岁的蔡先生因严重的肺部感染、急性呼吸衰竭等症,被送入昆山某医院ICU抢救,“危急值”多次提示。刘军带领团队前往接力,迅速为其置入体外膜肺氧合(ECMO)设备,并安全转运至市立医院ICU加强治疗,让患者的心肺“休假”,成功稳定其生命体征。

6天后,根据家属便利护理的愿望,苏州ICU团队又与患者老家的医疗团队紧密沟通、密切协作,克服诸多困难,顺利转运患者到当地医院。与此同时,团队通过基因测序技术,查出患者所患的是耶氏肺孢子菌肺炎。检测结果很快被送至当地,为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指明方向。在异地转运救治中,苏州医生的高效、高质量诊疗,让同行和患者频频点赞。

这次经历,只是重症医学科日常“生命争夺战”的一次缩影。以刘军所在ICU团队为例,他们不断积累治疗经验、丰富技术手段,淬炼出强大的综合救治能力。截至目前,仅应用ECMO技术,团队就已成功救治60余位心肺衰竭的危重病人。

作为拥有扎实理论基础、丰富临床经验的重症医学一线专家,刘军步履不停,积极推动科室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。他的办公室里,有近1500张病历卡,详细记录了自2014年以来,医院抢救过的重难点病例。其中,应用先进救治技术的还特别标红。“年轻的医生可以随时来翻阅,寻找相似病例,作为研究资料或治疗参考。”

多器官衰竭是ICU危重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,但刘军发现,截至目前,国内外的多器官衰竭诊断标准中,均未涵盖免疫系统。在导师们的支持鼓励下,2015年,刘军团队在国内率先提出“危重病相关免疫功能障碍”概念,并系统构建学术体系。仅在这一细分领域,团队就已发表论文近40篇,进行省市级科研项目3项。“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,以明确该病的诊断标准,希望在临床应用取得突破进展。”刘军说,这将作为一个窗口,展现苏州医生在重症医学上的前沿思考。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