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亲戚们有的余哀未尽,别的人又已经唱起歌来了。

2、人死了有什么可说的,不过是寄托躯体于山陵,和山陵同化而已。

3、出自:陶渊明·东晋《挽歌》或余悲:也许有些人还有悲伤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4、亦已歌:也开始唱歌了。

5、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。

6、作家们既要适应战乱,又要适应改朝换代,一人前后属于两个朝代甚至三个朝代的情况很多见。

7、敏感的作家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,生命的脆弱,命运的难卜,祸福的无常,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,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,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,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行乐或沉迷声色。

8、扩展资料:陶诗一大特点,运用比兴手法的地方是不多的。

9、故造语虽浅而涵义实深,虽出之平淡而实有至理,看似不讲求写作技巧而更得自然之趣。

10、这就是苏轼所说的“似枯而实腴”。

11、而这三首挽歌诗又极有新意。

12、魏晋人侈尚清谈,多言生死。

13、他竟持一种极坦率的态度,认为“到了该死的时候就任其死去好了,何必再多所顾虑!”这同陶渊明在早些时候所写的《归去来辞》结尾处所说的“聊乘化以归尽,乐夫天命复奚疑”,实际是一个意思。

14、这种勘破生死关的达观思想,虽说难得,但在一个人身体健康、并能用理智来思辨问题时这样说,还是比较容易的。

15、等到大病临身,自知必不久于人世,仍能明智地认识到这一点,并以半开玩笑的方式(如说“但恨在世时,饮酒不得足”)写成自挽诗。

16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拟挽歌辞三首。
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看了会喜欢。

推荐内容